您的位置:诚信维权网 新闻资讯 热点正文

特别报道之一:谁来给学生上一堂“消费教育”课

浏览:3460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4-19 23:40:36
特别报道之一:谁来给学生上一堂“消费教育”课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学生已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之一。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校园里随处都充斥着一股铺张浪费、竞奢竞侈之风。面对学生的花费问题,社会、家长、学校应该怎样看待?如何引导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更加合理健康地消费,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时下,这种中小学生比父母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有的中小学生一天仅零花钱就得十几元,而这还不是他们花大钱的地方,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是:同学过生日,免不了要“表示表示”;好友时常要轮流做东聚一聚,隔段时间就得去饭店“潇洒”一顿……一些沉溺于玩电子游戏、泡网吧、打台球,或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喝酒的中小学生,花销更大……未成年人高消费现象的蔓延之势,使潜藏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忧患浮出水面,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教育、家庭等诸多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学生消费令人忧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记者在一家餐馆吃饭时注意到邻桌有6名十四五岁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在喝酒,桌上放着两个空的白酒瓶,其中一个瘦男孩的脸已经红得像关公似的,可他们还在猜拳赛酒。一个胖胖的男孩还醉醺醺地对老板喊道:“老板,再来一瓶酒!”另一男孩则给同桌的几位每人发了一支烟,熟练地点燃后,几个人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不时斟酒豪饮。

  餐馆老板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总有不少中学生结伴而来,别看年龄不大,可开怀畅饮的豪爽劲儿一点儿也不亚于大人,几乎每次都有喝“高”的。

  记者一直坐在旁边观察,几个学生酒兴很盛,分别对喝,而且用了“猜有无”、“老虎杠子”、“扑克牌”等几种赛酒方法。不大一会儿,他们又喝下了一斤白酒。记者看着实在担心,就上前劝他们回去,老板也跟着劝。估计是几个男孩喝得差不多尽兴了,最后,他们结了100多元的酒菜钱,摇摇晃晃地回家了。

  “我13岁的儿子过生日,邀同学去饭店,摆了3桌,一下子花去几百元钱。我吵了他几句,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他同学有的过生日时花了上千元呢!”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刘女士则说,她上初三的女儿经常向家里要钱买衣服,一般的还不行,非得要“真维斯”、“耐克”等名牌。她说要不和同学比起来太丢人,大家会耻笑她的。刘女士说,她和爱人都是上班族,靠工资吃饭,每月根本节余不了多少钱,可女儿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和家人怄气,不吃饭。家里人整天为这事心烦。

  而在深圳,学生消费攀比现象更是突出。据报载,深大附中的杨笛为自己配备的装置:一个IBM笔记本电脑,一个索爱S700手机。前者14500元,后者4118元。杨笛说:“我的同学在上学期就有这些东西了,有同学都已经用上带MP3的手机了。”据了解,在深圳中小学生中,很多学生都在使用这种炫耀性消费品。

  刚买了一款索爱S700的许同学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的手机有130万像素,给同学发照片更清晰了!”她说,同学之间大都是用短信联系,她和几个好友最喜欢互发自拍的彩信,可是去年买的手机像素太低,图片质量不清晰。

  家长观点不相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中小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担心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这一代孩子中消失,盲目高消费会害了他们这一代,希望奢靡消费之风不要在校园里潜滋暗长;另一种则认为自己这一代受够了苦,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苦了。而且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在孩子身上多花点钱也未尝不可,一些领域内的消费也能让消费本身教会孩子书本上没有的、以后走上社会又必须掌握的东西,做父母的可以接受。

  针对一些中小学生高消费现象,一位姓梁的老师说,当前学生高消费、“玩阔”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些学生家长为了庆祝子女的一些小成绩,经常带着孩子到服装店买一些价格不菲的名牌衣服,或者邀请多个朋友到饭店庆祝。更有一些家长领着孩子拍高档“儿童写真”,让孩子体验一下当“明星”的滋味。然而,当一回所谓的“明星”,家长们又要花去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人民币。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攀比心理往往是造成学生高消费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家长认为,现在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有一种对不住孩子的心理,宁可大人省吃俭用也绝不能委屈了孩子。一些家长还用金钱、礼品等刺激孩子努力学习,所以孩子就觉得做人就应该像这些大人们一样,有钱就是面子,花钱就是潇洒。

  此外,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无疑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消费教育不应着眼于让学生少花钱,而应着眼于让学生会花钱,该花的不应吝啬,不该花的绝不浪费,要通过消费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

  专家呼吁:加强学生消费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尹世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我国一些青少年没有接受社会主义的消费教育,受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影响,走上了“黄色消费”、“黑色消费”的道路,对个人、集体、社会产生了巨大危害。尹教授呼吁,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刻不容缓!

  尹世杰教授认为,目前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影响和误导了下一代。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比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消费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和普及。西方一些国家在这个方面有过深刻教训,美国有些青少年醉心于物质享受,产生“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以追求感官快乐为价值目标,造成整个社会严重的精神堕落和社会危机。

  消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权益得到保护,而且关系到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尹教授指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消费观还不成熟,消费知识缺乏,消费权益容易受到侵犯,但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并没有得到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中小学生中推行消费教育,既可以培养和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又可以增长消费智慧。

  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教育的内容,除了消费观和消费知识的教育以外,还应包括消费法规、维权意识以及生态消费的教育。

  在实施上,我国的消费教育还没有转变为政府行为,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日本从60年代初,就在经济企划厅设置了“国民生活中心”,各地都设置了“消费者生活中心”,专管消费教育。70年代开始组织实施有关消费者教育的指导大纲。日本还规定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开设的消费教育课。美国现在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消费教育,并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我国的消费教育开展情况在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总体来说沿海好于中西部地区。据了解,江苏省大丰县从1990年便开始在学校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系统讲授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珠海市1992年9月在金海岸中学进行消费教育的试点,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调查,开展“消费与我”的讨论;将伪劣假冒商品搬进课堂,进行实物教育,这样使消费教育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欢迎。沈阳市苏家屯区从1990年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消费教育,将消费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消费教育纳入整体教育改革之中,并成立了消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消费教育,收效良好。

  尹世杰呼吁,消费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尽快转变为政府行为,将它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之中,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很有必要。?
以下是网友对 特别报道之一:谁来给学生上一堂“消费教育”课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诚信企业 理事单位 质量监督

3.15诚信维权网
声明:凡本网注明“3.15诚信维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5诚信维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1706839 或者发邮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备12034147号-1
版权所有:3.15诚信维权网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 京ICP备 120341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