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鞋商纷纷出击中国
浏览:2055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10-16 19:04:04
|
意大利团队最为庞大
11日,《环球时报》记者在鞋博会会场看到,5000多平方米的会场近一半被国际制鞋企业占据着,其中最庞大的是意大利团队,共有32家企业参展。据意大利外贸委员会驻中国首席代表赖世平介绍,这是意大利制鞋企业首次由国家出面组团赴华参展。他说,“中国在国际上是个强大的经济体,其中2.5亿人经济状况良好,他们不仅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中国消费者对时尚与品质的追求,以及日益提高的购买力,给意大利鞋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开拓空间。”
意大利尚摩登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麦凯尼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意大利鞋在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日本,然后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但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内地很快就会超过香港、日本,甚至是美国。2005年,意大利鞋对中国内地的出口额比2004年增长了8%,与香港持平。意大利鞋的价格层次也比以前更多,过去,一双意大利皮鞋要4000元左右,如今,中国人花上700多元也能买到一双舒适的意大利鞋。
中国鞋对欧洲鞋的影响有限
外国高档鞋的到来,让中国企业也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年中国鞋生产总量达90亿双,出口贸易额为171亿美元,分别占全世界的53%和60%。去年1月中国放开鞋品出口市场以来,意大利进口的中国鞋一下子增长了7倍。让外国同行感到无奈的是,中国鞋质量不错,合成材料的鞋与意大利鞋区别不大,而一双中国鞋的批发价才三四欧元,只相当于一双意大利鞋生产成本的1/5至1/6。难怪在罗马、米兰和威尼斯街头,人们常常可以在商店和超市里看到琳琅满目的中国鞋。
为此,以意大利为首的部分欧盟国家把本国鞋业萎缩的原因怪罪到中国头上。但麦凯尼告诉记者,在意大利,中国鞋出口影响到的只是一些规模较小、无力在本国生产的意大利企业。这些企业面向中低端消费群体,在素以先进工艺水平和品牌设计著称的意大利制鞋业中所占比例很小。赖世平也表示,虽然从数量上看,中国鞋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与意大利拉开了差距,但两者有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国产品在低端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其中运动鞋和橡胶鞋在中等消费市场也逐渐占据了引导地位,但总体上还没有进入时尚与复杂制作领域;而意大利高档鞋无论在出口量还是高端市场占有率上,一直都有良好的发展业绩。更何况,意大利鞋在利润率上也比中国鞋高得多。
意大利鞋也曾遭美国抵制
实际上,早在30年前,意大利鞋也是以数量取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农业收入不高,一些意大利农民开始在牛皮上做文章,改行当了鞋匠。当时占据世界鞋业生产中心的美国,就指责意大利人利用较低的人工成本进行“倾销”,展开“不公平竞争”。现在,同样的指责又落到了中国人头上,但谁都明白,世界鞋业中心的转变是由各国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决定的,不是“倾销”一词就能简单概括的。
由于不久前欧盟刚刚宣布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一些参展的中国企业告诉记者,这几天外国经销商的订单明显减少。一家温州鞋业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摆脱困境,他们正逐渐把部分出口重心由欧洲向美国转移,同时坚持走自创品牌的路子,“但这条路还在摸索中,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本届鞋博会组委会副主任谭安表示,“通过中国与国际鞋业强国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客商已看到,中国是机会而不是威胁。中国企业也意识到,在迅速变化的国际竞争中,规模已不是发展的动力,品牌才是现代市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