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价!奶农与奶业巨头的“战争”
浏览:2180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10-12 19:26:08城市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无法感受到奶农的辛苦 图/Phototex |
奶贱伤农
9月23日,55岁的黄树全站在自家奶牛养殖厂的牛栏前,愁眉紧锁。牛栏前的100多头奶牛刚刚吃饱,正在寸草不生的黄土地上悠闲地晒太阳。
令黄树全烦心的是鲜奶价格太低。黄树全所在的内蒙古通辽市,盛产黄牛(肉牛)和玉米,之所以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与2001年国家实施学生奶工程,全国兴起养殖奶牛热有关。通辽市政府借此东风,2002年将全国乳业巨头蒙牛引入通辽,并承诺日供百吨以上鲜奶。
当时通辽只有约1000户奶牛养殖户,政府为鼓励农户养殖奶牛,在给予各种优惠措施的同时,向农户们宣称每头牛每年至少能带来3000元的纯收入。
在巨大的赢利前景刺激之下,通辽先后有4000多农户开始养殖奶牛,黄树全就是其中一员,此前他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
蒙牛和奶农们约定的鲜奶收购价是1.72元/公斤。2002年底时,按照这种收购价格,养奶牛利润可观。因此见识过大场面的黄树全,一下子就投资了300多万元用于他的奶牛事业。“一辈子的积蓄都投进去了”。
刚开始,黄树全尝到了一些甜头,通辽市政府通过银行向他提供了20万元贷款,并无偿使用100多亩玉米秸等优惠政策。但之后不久,黄树全发现情况有变。
和其他农户一样,黄树全以1.65万元/头的价格从新西兰进口了80头奶牛,但黄树全没有想到的是,政府当初承诺为他进口的泌乳期奶牛,他牵回来一看,却都是16个月左右的牛犊,进入泌乳期至少还需要一年。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5头进入泌乳期,其他的即使不产奶,一头牛一年也要吃掉他3000元。
更令他气愤的是,进口奶牛的产奶能力也不像政府宣传的那样喂1斤料(1元/斤)能产3斤奶。泌乳高峰期的牛顶多一天也就能产50斤奶,而其他地区的奶牛最高每天能产80斤奶。
通辽市政府不得不为当初的宣传过度、买进口牛事件付出代价。2004年此事经媒体曝光,中央两次派工作组到通辽调查情况,当时的市委书记当即被调职。当初政府通过银行贷数千万元支持农户买牛,现在这笔钱也已经很难收回。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从2004年以来,奶牛养殖成本大幅攀升。由于草原退化,无处放牧,只能圈养,主要的牛饲料就靠玉米秸。整个通辽市的玉米秸价格3年之内涨了近3倍。不仅如此,精饲料、柴油、人工都涨了一倍,连电价都涨了2分钱/千瓦时。这令养奶牛顿时成了亏本买卖。
黄树全常常希望他养的不是一头头奶牛,而是一台台机器。“机器的话,我干不动了可以熄火,放仓库里。奶牛却是活物,我说不干了还不行。”一头日产40斤奶的牛一天要吃掉24元钱,还不包括其他费用。“按照这个奶价,我就是干一辈子也收不回本钱。”黄树全预计,今年将亏损20万元。
据通辽市奶业协会副会长陈起昌的统计,全市约5000户奶牛养殖户,其中只有70%的农户一年一头牛能达到1000元的收入,另外30%处于亏损状况。越来越多的村子都在想方设法退出这个行业。
黄树全也想过退出,却没有人买牛。早前进口的牛,进价是1.6万-1.7万元/头,现在却连5000元/头都卖不出去。新生的牛犊则每头只值两三百元。
政府也无力再为奶户提供补贴和资金扶持。进退两难之际,黄树全和其他奶农一起再次向蒙牛要求涨价,这和以前一样遭到蒙牛拒绝。
奶业巨头拒绝提价
在黄树全之前,通辽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振春已经与蒙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斗争”。9月22日,记者采访了这个让蒙牛“见了就头疼”的人,他在市郊拥有2个奶站,辽河镇朱家奶站和高林屯六分厂奶站。
王振春介绍,蒙牛通辽分公司2002年12月开业以后,每个月都召开一次例会,召集奶农、奶站,三方商谈如何共同发展。蒙牛更是为奶农在银行担保了700多万元,帮助部分农户贷款筹建奶牛场和现代化的奶站。奶站收集鲜奶以后再集中卖给蒙牛当地的加工厂,蒙牛给每个奶站200元/吨的管理费。王振春的一个奶站就是在蒙牛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2002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蒙牛和当地农户、奶站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但是2004年以后,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每到例会,奶户和奶站几乎都跟蒙牛发生口角。农户要求鲜奶提价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奶站则抱怨蒙牛变相克扣管理费等等。
到2005年的五六月份,例会开不下去了,被迫取消。王振春回忆,从此他被蒙牛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甚至都不允许他进入蒙牛的工厂。他感觉蒙牛垄断了这个奶源市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双方积怨越来越深,政府压力也越来越大。2006年1月10日,半官方半民间的通辽市奶业协会成立。原市委副书记陈向华任会长,原市畜牧局副局长陈起昌任副会长,另有70多个奶站代表和奶户代表加入协会。代表奶农和蒙牛谈判是协会最主要的职能。
协会成立伊始,就向蒙牛要求提价,却连连碰壁。
2006年6月,陈起昌去包头参加第二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会议期间他发现通辽1.72元/公斤的鲜奶收购价格是最低的。蒙牛在呼和浩特的收购价是1.76元/公斤,乳泉养殖基地是2.27元/公斤,蒙牛在唐山市丰润的收购价也在1.8元/公斤以上。
他回到通辽后便建议市政府与蒙牛谈判,将鲜奶收购价与外地拉平,至少提高到1.9元/公斤以上。结果,陈起昌的愿望再次落空。
9月25日,蒙牛奶源西部事业群总经理蔺兴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蒙牛在通辽不会涨价。他认为蒙牛是以质论价。通辽市奶牛养殖基本上都是分散圈养,像黄树全这样超过100头奶牛的户不到5%。而像乳泉养殖基地这样的大型牧场为蒙牛提供的是优质鲜奶,价格自然就高。而从全国来看,蔺兴盛认为通辽的收购价格也属于中上水平。
“上涨的养牛成本农户必须通过提高养殖技术等方式自己消化掉。我们提价是不可能的。”蔺兴盛说。他向记者介绍了唐山的经验。唐山之所以在短期内发展成蒙牛第二大奶源基地,在于将以往的分户饲养,改进为小区集中饲养,提高了奶质,并降低了蒙牛的收购成本,从而获得较高的收购价格。“通辽都是分散养殖,运费就比唐山高出3倍多。”
最关键的是,通辽每天只能向蒙牛提供约160吨鲜奶,不到蒙牛全国鲜奶需求量的2%,即便通辽的奶农全部不向蒙牛供奶,蒙牛也可以向其他区域收购鲜奶来满足缺口。
引入竞争不易
单方面迫使蒙牛提价不可能之后,通辽市政府意识到必须借助外力,引入新的乳品企业与蒙牛形成市场竞争,靠市场手段自动调节奶价。
2006年春节后发生的蒙牛单方面降低奶站管理费一事也刺激了通辽市政府。2006年4月蒙牛宣布,手工挤奶或者是手推车式挤奶管理费降至每吨150元,提桶式挤奶降至180元。而根据2003年双方签定的合同:每吨管理费为200元,合同有效期10年。
蒙牛的这种做法激怒了奶农、奶协,也激怒了市政府。在奶协出面协商未果的情况下,4月29号召开了第一次市长办公会议,仍未达成任何结果。5月初,70多个愤怒的奶农堵住了蒙牛通辽分公司的大门,要求蒙牛将管理费恢复到200元/吨,其后在市政府的协调下,蒙牛终于同意奶农的要求。
从此之后,通辽市政府放弃了保证蒙牛独家垄断的承诺,决定再次引进乳品企业,参与竞争,谁能引进就奖励谁,而且承诺比蒙牛更优惠的政策。市政府有意拉蒙牛的竞争对手伊利进驻。
目前通辽市日产鲜奶200吨,160吨供蒙牛,30吨左右供给伊利,余下的供给当地城镇居民。但是伊利并没有在通辽投资建厂,它只设了收奶站。
王振春跟蒙牛关系闹僵以后,他其中的一个奶站就开始给伊利供奶。据他介绍,伊利2005年9月份开始在通辽购奶,伊利一进入通辽,就将管理费定价到300元/吨,鲜奶的收购价定为1.9元/公斤。
通辽市郊区的部分奶牛和奶站抢着跟伊利合作,但是伊利采取的是“游击战”,既不建厂也不准备投资,每天顶多只要30吨奶。由于通辽市整体奶业发展较弱,蒙牛一家的需求量都没办法满足,伊利更没有在此投资建厂的打算。
“引进其他企业,难!”陈起昌愁眉不展地说。目前还没有任何第三家企业对通辽奶源表示过兴趣。
经过这一年多跟伊利和蒙牛两家公司打交道的经历,王振春也不再抱任何梦想。他意识到,企业都是一样,追求最大利润的天性必然会促使它们压低鲜奶的收购价。
如何解困
蒙牛目前的奶源基地分布在内蒙古本部、西部、东部和华北4个地区,总计16个奶源事业部,日购鲜奶9000吨,其收购价分成两档。散户约1.70元/公斤,牧场约2.2元/公斤。
日购鲜奶量6000吨、排名第二的伊利,在长江以北的奶源地采取了跟蒙牛相近的价格政策。
唐山是奶源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之一,蒙牛、伊利、乐百氏都在当地争购奶源。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唐山市唐山镇奶牛养殖户杨宝平,她养了4头大牛1头小牛犊,以1.74元/公斤的价格将牛奶卖给蒙牛,虽然不致亏本,但是也不怎么赚钱。而伊利、乐百氏的收购价与蒙牛也只相差几分钱/公斤。
蒙牛和伊利作为在乳品消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对手企业,为什么在奶源价格上却如此默契?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奶源市场,蒙牛和伊利分别日购鲜奶9000吨和6000吨,需求量远远超出排在其后的光明、三元等乳业企业,这两家企业实际已经控制了整个奶源市场,并成为价格的制定者。乳品企业为了利益,完全可以达成一种价格默契,操控鲜奶收购价。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一种力量代表奶农去争取利益,即便有通辽市奶协这样的组织,也因为力量薄弱,无法和蒙牛、伊利进行有效的谈判。
蒙牛却认为,通辽奶牛养殖业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不在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也不在于奶价高低,而在于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引导。
9月30日,记者随蒙牛奶源北京事业部部长张志明前往位于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的大老李奶牛厂。作为数年来与蒙牛签署购销合同的中型牧厂,因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统一管理、奶源优质而得到蒙牛的推崇。
64岁的董事长李进友2001年投资3000万元创办了这个牧厂。牧厂总计1400头牛,另外还有附近村民寄养在这的1200头牛,牧场为村民提供牛舍和挤奶服务。蒙牛给李进友的收购价是2-2.2元/公斤,李付给村民的收购价则是1.7-1.8元/公斤。
李进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牧场来讲,平均每头牛年产奶量达到7吨才能盈利。他有300头奶牛是从新西兰以18000元/头买进来的,平均每头年产奶量能突破8吨。从而一年一头牛能挣2000元。他当初投资的3000万元,从2002年开始算起,10年左右,到2010年他能收回投资。而对于寄养牛在他这里的村民来讲,只要是牛品种比较好的,每年一头能赚1000元左右。
蒙牛认为,通辽奶农黄树全应该把精力用在学习李进友的经验上,而不是要求蒙牛提价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