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质量管理殊途同归

浏览:2413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7-26 20:18:59
   作为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名牌产品,“日本货”和“美国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产品在“出炉”之前是如何进行锻造的?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质量管理的前沿国家,日本和美国又分别采取了怎样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法,他们的异同点又在哪里?以下是笔者对两国的质量管理缘由、采取方法的浅析,以希对中国企业能有所帮助。

日本:强调自主、主动


    20世纪初,日本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最多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循环上。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美国:强调程序、规范 


    美国企业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而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则是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可以说,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在1987年设立了一个国家质量大奖———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每类企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
    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定点超越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
    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启示:从文化到方式的嬗变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
    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富有主动性,自己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自主管理的戴明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属于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因此,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就非常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
    应该说,日、美企业都重视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日本企业通过自我批评实现超越,而戴明循环是自我批评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认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产生于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何感受这种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通过他人批评,而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则是倾听他人批评的重要途径。
    总之,现在的情况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日、美企业都赢得了很高的质量信誉。这也许是带给中国企业最大的启示。

以下是网友对 日美质量管理殊途同归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诚信企业 理事单位 质量监督

3.15诚信维权网
声明:凡本网注明“3.15诚信维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5诚信维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1706839 或者发邮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备12034147号-1
版权所有:3.15诚信维权网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 京ICP备 120341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