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让世人感到热度?地方投资热难以降温
浏览:2353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7-25 20:09:06
7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上半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一年中,从“较快增长”到“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再次让世人感受到热度。
7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上半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
而一年前的7月20日,郑京平在同一地点表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升至10多年来最高水平,在投资增长加快和贸易顺差的推动下,同比增长11.3%,其中投资增长30.9%。
北京的多位经济学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投资过热,这也是上半年GDP增速比预期偏高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地方政府上项目的积极性过高,加上货币总量过大,是经济呈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郑京平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归结为:受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十一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积极性高以及供给与需求均比较旺盛等,他表示:“目前的增长速度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
“又快又好的开局”
郑京平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比较好,也比较快”。
事实上,我国已经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又达到10.9%的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
郑京平还介绍了上半年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他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背后是投资、进出口、消费、工业生产方方面面增速的加快。
在工业生产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680亿元,同比增长17.7%。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2.0%和12.8%,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20.8%和25.8%。
投资加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加快4.2个百分点。
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推动了经济加速增长。上半年,进出口总额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14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284亿美元,下降0.5%。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94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对此,郑京平在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时作出整体判断:当前经济总体形势良好。
首先表现在当前国家、企业和居民从经济增长中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益: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都在10%以上。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5%,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9.7个百分点。
其次,经济高增长的同时物价低增长。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回落1个百分点。受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制约,短期内居民消费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再次,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之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138亿公斤,增产74亿公斤,同比增长7.0%。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05万吨,同比增长4.4%。
“当前的经济增长有必然性和合理性。”郑京平分析说,从全球角度看,世界经济增速在加快。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的惯性看,现在这种经济运行速度是必然的。
经济过热迹象显现?
“从数字上看,宏观经济过热出现进一步加重的迹象。”7月16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教授表示,早前的宏观调控效果并不明显。
袁钢明同时认为,仅从经济增长直接得出经济过热的结论是不妥的,但这种持续的高增长的确存在过热的危险。
“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全面加快,卓越增高。”在清华大学的研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他说,“局部经济出现了扩张因素,但大趋势是好的,没有热到必须全面地‘踩刹车’。”
7月18日,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向《中国经济周刊》预测: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将会出现小幅减速。他认为,虽然GDP和固定投资的增速很快,但其他如物价、能源、运输等指标的增长并没有达到2005年经济过热时的程度。
张立群分析指出,不能用过热来说明现在的经济形势,在看到数量同时,也要看到质量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齐头并进的,并没有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更需要关注的是由于机制问题引发的投资过热。
地方投资热难降温
事实上,在当前经济运行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投资增长过快。投资不但回到了近年来少见的30%左右的高增幅,而且,本已在宏观调控下回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全面反弹,这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别国经验,都已经证明,这种靠投资拉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郑京平说,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消费,光靠投资拉动是不行的。
从各地“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中央定的目标是年均经济增长7.5%,而各省普遍定在10%以上,甚至达到13%。一些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投资扩张的决定性因素。张立群对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办法,就是上项目、扩大投资。
7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司发布报告指出,今年1至5月份,四个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东北增长39.81%、中部增长38.33%、西部增长32.10%、东部增长24.8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加快2.79、7.38、0.37和3.57个百分点。
对此,郑京平认为,投资增长过快,最终会导致产能过剩和金融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有些投资项目,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投资回报率也是有问题的。
“这样的增长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模式,已经引起了决策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郑京平说。
防止增长过快
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缓经济的加速。比如,已经出台了收紧投资的政策,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对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其中的焦点集中在货币信贷方面。
从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3%。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为央行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87%。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委已采取措施,包括提高贷款利率,增发央行票据,还有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严禁打捆贷款,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
而针对当前中国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问题,有人主张中国应进一步让人民币升值,以减少贸易顺差,缓解货币政策所承受的压力。
对此,郑京平表示,中国政府有手段、有信心、也有能力通过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特别是通过一些税收政策来改善进出口贸易,也会通过外汇管理以及对冲等手段,来逐步解决由于外汇占款过多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多等问题。
庄健建议说,市场对中国汇率升值的预期还在波动,热钱有可能还会较大规模的流入,央行应更为积极地运用金融工具来冲销外汇储备占款。对此,他预计,下半年有加息的可能性,但幅度不会很大。
但对于是否采取加息措施,郑京平表示,由于政策实施有时滞,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将视情况决定是否还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