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外资收购国内券商年内难破冰

浏览:2019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11-14 19:00:37
自去年9月瑞银集团成功入股北京证券以后,随着证监会加大对国内证券公司治理的力度,在一年多时间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再通过新的外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的审批。11月13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证监会可能将有关境外投资者收购中国内地券商的“禁令”延长至明年8月份,希望届时可以完成整个券商行业的整顿工作。此前,市场曾预期这一“禁令”可以在今年年底前解除。

  事实上,此前只有三例外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的案例,分别是2003年湘财证券和里昂证券合资成立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高盛以承债的方式成立了高盛高华证券公司(高盛持有高盛高华证券公司33%的股权)以及去年9月瑞银集团斥资17亿元获得了重组后的北京证券20%的股权。

  由于当时A股市场正处在5年大熊市中,不仅IPO处于暂停状态且市场成交低迷,券商的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步履艰难,而自营业务更是频频出现大额亏损。几年来,不少券商的净资产亏损严重。当时,业内对外资在这样的当口收购国内券商存在不少反对声,主要是认为外资在国内券商景气度处于低谷时收购国内券商是“捡了大便宜”。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再传出外资收购国内券商的些许进展。据悉,美林、JP摩根和花旗集团等外国投行一直在寻求与其他中国券商成立合资公司,但却遇到了相关“禁令”的障碍。

  同时,自2004年8月以来开展的券商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涉嫌违规的券商被关闭和托管。据了解,券商已从综合治理前130余家减少到目前的108家,其中创新试点类和规范类公司分别为18家和25家,接近现在108家正常经营公司数量的四成。有关人士表示,从现在到明年8月全面实现券商综合治理目标,券商的数目肯定还有变化,目前对于国内券商行业的整合还没有完毕。

  “总体来说,向外资开放券商行业是大方向,但是在此之前国内的券商行业还需要逐步加强自身的实力,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等。”海通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谢盐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券商的综合治理工作还在向更高的目标推进,但国内券商目前比起外资券商巨头来说,其实力还是很弱小,因此它们还需要时间为全面开放做好充足的准备。假设中国证监会真的延长禁令的话,无疑表明了对国内券商的呵护。”

以下是网友对 国际金融报:外资收购国内券商年内难破冰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诚信企业 理事单位 质量监督

3.15诚信维权网
声明:凡本网注明“3.15诚信维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5诚信维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1706839 或者发邮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备12034147号-1
版权所有:3.15诚信维权网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 京ICP备 120341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