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请拿实证数据支撑“涨价节能”
浏览:2289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11-1 19:09:32
许多垄断企业一直以节能之名涨价,可从来没拿出与涨价对应的节能结果来,是缺乏“拿数据说服公众”的市场意识,还是压根就没想着节能的事情?
当下是中国资源性产品的高峰期,每有涨价,“节能”必是涨价方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继2005年年底全国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之后,在几大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天然气零售价格又将上涨。众多涨价理由中当然也少不了节能,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中国价格协会某专家称,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才有助于促进节能,而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不利于节能。(10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
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每次涨价方说“涨价节能”时,总把“涨价节能”当作一条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经济学真理,既不提供翔实的资料证明过去的涨价手段已节约了多少能源,也不总结以往经验阐明涨价与节能间的数字关系,更不说明此次涨价是想达到多大的节能目标,只是凭着一种想当然的经济学直觉空口强调“涨价节能”,这种以真理自居的逻辑霸道,是公众反感“涨价节能”的最根本原因―――中国公众并非缺乏公益意识不想节能,关键是没有拿出他们能够理解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生活数据和本土经验说服他们。
如果有关部门对“涨价节能”充满自信,真是想通过涨价节约能源,应该能拿出实证数据支撑“涨价节能”的合理性。如果说前几年缺少这方面的实证资料还情有可原,如今就不该缺了。中国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已有了一两年的经验,从水价到电价,从油价再到媒价都涨过了,液化气价格去年年底也刚涨过,这些涨价可都有“节能”的名义――那么,这些涨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节约了多少能源,是否节约了一种资源却浪费了另一种资源,节约的能源是否高过涨价带来的社会成本等等,这些应该都是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统计和测量的。如果价格专家能拿出这类数据力挺“涨价节能”,公众是会在“共同的利益感觉”中接受涨价的。
有人会说,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提高价格推动公众节能意识,这么简单的道理需要什么数据证明。确实,“涨价节能”是能源经济学的一条原理,许多发达国家也通过价格杠杆成功节约了能源―――可当中国能源部门要采用这个手段时,涨价是否真能节能,就得用本土的经验和数据来说服公众。
其一,公众往往是感性的,一般只相信自己身边可以触摸的经验,宏大的“需求弹性”和抽象的“供需曲线”难以说服公众。
其二,涨价是公众可直接感知的损失,而节能是一种间接、长远和共同利益,必须以看得见的、具体的生活数据对比来强化他们对节能的利益感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源于中国国情,中国掌握着能源产品的企业基本都是垄断企业,公众本能地对这些企业以节能名义涨价实质是牟取垄断暴利充满警惕,害怕节能只是垄断企业营造的幻觉。只有通过翔实的数据把节能结果和垄断暴利分开来,让节能可计算可统计,让公众清晰、直观地从数据中看到涨价的节能结果,人们才能接受“涨价节能”。
许多垄断企业一直以节能之名涨价,可从来没拿出与涨价对应的节能结果来,是缺乏“拿数据说服公众”的市场意识,还是压根就没想着节能的事情?中国的垄断行业好像都是这种作风,相关部门一直说春运涨价是为“削峰填谷”,可6年了,到底涨价削了多少峰填了多少谷,该有个让公众信服的数据交代了吧,可每次涨价都还只是那空洞干瘪的几个字。
当下是中国资源性产品的高峰期,每有涨价,“节能”必是涨价方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继2005年年底全国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之后,在几大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天然气零售价格又将上涨。众多涨价理由中当然也少不了节能,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中国价格协会某专家称,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才有助于促进节能,而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不利于节能。(10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
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每次涨价方说“涨价节能”时,总把“涨价节能”当作一条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经济学真理,既不提供翔实的资料证明过去的涨价手段已节约了多少能源,也不总结以往经验阐明涨价与节能间的数字关系,更不说明此次涨价是想达到多大的节能目标,只是凭着一种想当然的经济学直觉空口强调“涨价节能”,这种以真理自居的逻辑霸道,是公众反感“涨价节能”的最根本原因―――中国公众并非缺乏公益意识不想节能,关键是没有拿出他们能够理解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生活数据和本土经验说服他们。
如果有关部门对“涨价节能”充满自信,真是想通过涨价节约能源,应该能拿出实证数据支撑“涨价节能”的合理性。如果说前几年缺少这方面的实证资料还情有可原,如今就不该缺了。中国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已有了一两年的经验,从水价到电价,从油价再到媒价都涨过了,液化气价格去年年底也刚涨过,这些涨价可都有“节能”的名义――那么,这些涨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节约了多少能源,是否节约了一种资源却浪费了另一种资源,节约的能源是否高过涨价带来的社会成本等等,这些应该都是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统计和测量的。如果价格专家能拿出这类数据力挺“涨价节能”,公众是会在“共同的利益感觉”中接受涨价的。
有人会说,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提高价格推动公众节能意识,这么简单的道理需要什么数据证明。确实,“涨价节能”是能源经济学的一条原理,许多发达国家也通过价格杠杆成功节约了能源―――可当中国能源部门要采用这个手段时,涨价是否真能节能,就得用本土的经验和数据来说服公众。
其一,公众往往是感性的,一般只相信自己身边可以触摸的经验,宏大的“需求弹性”和抽象的“供需曲线”难以说服公众。
其二,涨价是公众可直接感知的损失,而节能是一种间接、长远和共同利益,必须以看得见的、具体的生活数据对比来强化他们对节能的利益感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源于中国国情,中国掌握着能源产品的企业基本都是垄断企业,公众本能地对这些企业以节能名义涨价实质是牟取垄断暴利充满警惕,害怕节能只是垄断企业营造的幻觉。只有通过翔实的数据把节能结果和垄断暴利分开来,让节能可计算可统计,让公众清晰、直观地从数据中看到涨价的节能结果,人们才能接受“涨价节能”。
许多垄断企业一直以节能之名涨价,可从来没拿出与涨价对应的节能结果来,是缺乏“拿数据说服公众”的市场意识,还是压根就没想着节能的事情?中国的垄断行业好像都是这种作风,相关部门一直说春运涨价是为“削峰填谷”,可6年了,到底涨价削了多少峰填了多少谷,该有个让公众信服的数据交代了吧,可每次涨价都还只是那空洞干瘪的几个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