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公交官股暴露国企权力依赖症

浏览:1941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10-26 18:21:09
 死亡30人的“10·1”特大车祸发生后,重庆市开始大规模整顿当地的客运交通秩序,并顺势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其中,清理当地交警挂靠经营、私营、承包公交车辆,成为整顿工作的一大重点。(《第一财经日报》10月24日)

  以往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现在看来得改改了,应该叫作“出事之后三把火”。而且,还必须是大事故、大灾难,方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而掀起强力的专项整顿运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10·1”特大车祸,或者说车祸没有那么严重,那么公交“官股”的现象还将继续。要用一个个生命的消逝,来唤醒有关部门麻木的神经,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社会的大悲哀。

  公交“官股”的出现和屡禁不绝,让我们看到很多问题的存在,如公权的滥用和交易、对权利的监管为何失效等。除此之外,我们更应看到一个潜藏其后但又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国有企业常常陷入利益与权力的交易中。这种权力依赖既有企业主动的行为,也有被迫无奈之举。就拿公交“官股”来说,入股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而国有公交公司则借此利用权力的保护,即使自己在市场中处于绝对优势的竞争地位,又能免除法律法规对自己的处罚。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国有企业,完全依托于某个行政部门,为企业谋取有利的政策。当这些企业的运作不规范时,也不会有人来查处,因为管理部门正是其顶头上司,“婆婆管媳妇”。“婆婆”投之以李,“媳妇”自然也要报之以桃。当“婆婆”的亲属要就业时,“媳妇”自然要应承下来,妥当安置;当“婆婆”想弄点钱花时,“媳妇”自然要答应其入股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的人情病,国企陷入冗员严重、人浮于事的困境;二是权钱交易盛行,权力的市场监督作用被弱化。由此来看,公交“入股”,绝不只是权利的使用存在问题,国有公交企业的运作也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有企业越做越大,但大不等于强,多数国有企业仍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原因自然有很多,而权力依赖症就是主要因素之一。未经过公平、充分的市场竞争,自然谈不上什么竞争力的形成。同时,国企也成为腐败的温床,既包括权力保护之下的企业内部腐败,也包括以权谋利带来的官员腐败。而这些,都和国企的权利依赖症有很大关系。

  报上说,重庆正推行一项釜底抽薪的策略,全面清理挂靠在国有公交公司下的私营公交,并借此断掉公交车的“官股”源头――今后一旦发现公交企业私自招兵买马、让私车挂靠,将进行重罚,令其永远不得从事公共交通行业。我相信此策略短期内会有些效果,但谈不上釜底抽薪。因为公职人员可以不“资金入股”,但可以“人情入股”、“政策入股”、“资源入股”,要么让企业给自己的亲属就业提供方便,要么从其他途经获得企业提供的好处。到那时,权力的保护又将显现,客运交通秩序的混乱、疯狂违章仍能运营的现象,难保不会死灰复燃。
以下是网友对 中青报:公交官股暴露国企权力依赖症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诚信企业 理事单位 质量监督

3.15诚信维权网
声明:凡本网注明“3.15诚信维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5诚信维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1706839 或者发邮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备12034147号-1
版权所有:3.15诚信维权网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 京ICP备 120341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