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医用三源”监管为何纷争不断
浏览:2619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10-25 21:25:12
|
究竟应该谁来监管“医用三源”?在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政协会议上,此问题又成了卫生、质监部门争执的焦点。为此,安徽省卫生监督部门的专家再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协调意见,明确界定“医用三源”监督检测执法主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监管主体之争已有多年。
争议时日久 仪器隐患多
大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医生用仪器检查同一部位,可几家医院得出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有的患者甚至被医生把发炎误诊成了癌症,导致了医疗纠纷。这些事情发生的“罪魁”是检测仪器辐射量不准,致使检查时出现伪影等偏差。生命非儿戏,“幸运”的是无癌诊断为有癌,如果仪器失准开个相反的“玩笑”,那岂不误了病情。
据记者调查,对于“医用三源”的检定机构问题,不同省市的情况并不一样:有的由卫生部门负责,有的则由卫生、质监两部门联手强检,有的需要地方政府每年召开协调会解决,有的仍在争论不休,有的地方检定工作在几年前就已基本搁浅。由于卫生、质监部门工作扯皮,各地逃检漏检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医院的仪器隐患重重,这种无休止的争议无异于拿患者的生命健康开玩笑。
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质监、卫生两个部门都对同一项目进行重复检测,不仅增加了医院的经济负担,也加大了机器的损耗,而且每次检查至少需要一天,多一次检查就要剥夺一天患者诊疗的机会。由于一直以来“医用三源”都是由卫生部门监管,最近几年质监部门才对医院进行的“强检”,所以很多医院拒绝质监部门检定,由此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有的甚至对簿公堂。
去年年底备受全国关注的“百色医疗器具超期服役案”二审终结,被告方广西百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胜诉,原告方百色市田东县妇幼保健院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全国其它地方类似的官司,基本都为质监部门胜诉,看似给“医用三源”之争划上了句号。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质监部门吃“闭门羹”的现象在各个省市仍存在。安徽省蚌埠市,到目前为止,仍有80%的医疗单位的X光机和B超机都没有经过“强制检定”。
广东省佛山市的质监局与有关医院及其主管单位仍存在重大分歧。
……
法规又打架 各说各有理
究竟应该由谁来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源的量值检定把关?医用三源检定遇尴尬的分歧又在哪里?
“医用三源”监管纠纷起因于现有法律法规相互矛盾。质监部门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该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而卫生部门则认为,“医用三源”是诊断、治疗疾病用的,不是计量器具。对此, 2005年卫生部《关于医用加速器等放射诊断和治疗设备有关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医用加速器、钴-60治疗机、X线诊断机、CT机、医用激光源、医用超声源等是以诊断治疗为目的的医疗设备,不是用来测量被测物量值、以量值传递为目的的标准物质和标准器具,不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范畴。”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国务院公安、卫生等部门……对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卫生部出台的几个文件都明确表示,“医用三源”不属于检定的计量器具范畴。
“医用三源”究竟该由谁检定?引起争议的根源就在于“医用三源”是否属于计量器具。如果属于计量器具,质监部门毫无疑问就是合法的检测者;反之,则属于卫生部门监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计量专家表示,“医用三源”计量器具的属性是法定的,根据法律授权,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解释权只能是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即现在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而不是其他机构或组织。这就是医院之所以敢于拒绝检定,并把对自己实施监督管理的执法部门诉诸法庭,主要是手里拥有一把自认为不是计量器具的“尚方宝剑”。
医学专家则认为,“医用三源”是能量发射装置,不是测量用的计量装置。“医用三源”只有在和辅助装置连接后,经科学操作才能达到医学目的。如果利用“医用三源”计量的量值通过辅助装置转化为医学摄影图像等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那么计量就不是“医用三源”,而是含“医用三源”的CT机、B超机等医用设备了,但目前质监部门并不完全具备CT机、B超机等大型医疗设备的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何况“医用三源”的能量量值和“用于医疗”的摄影图像等根本不存在确定稳定的对应关系。而且对患者进行诊疗,依据的是图像而不是量值,医生是根据受检者组织器官图像变化作出诊疗的,所以将“三源”归类于计量器具是极不科学的。
检定若免费 会否有人争
据了解,几十年来,“医用三源”一直由卫生部门监管。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编制部门规定的职能范围,建立了专门的放射防护检测机构,定期组织对“医用三源”的应用安全质量监督检测检定,开展正常的监管工作,已有较成熟的管理制度,保障了“医用三源”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防护。
卫生、质监的争议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尽管有争论,但卫生与计量两部门间良好的协作关系已经形成。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分歧巨大,到了互相抗衡的地步?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质监部门强行介入,无形中浪费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及患者的负担。几十年都不管,现在却要“强检”,因为看到了收费所能带来的利益。因为按照规定,对“医用三源”的检测检定实行收费服务。正是有了收费的诱惑,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质监部门在卫生部门已经进行例行检测检定之后,仍然对当地医院发放强制检定申请书;若医院不申请强检,质监部门则限期申报强制检定。如不进行检查,质监部门会对医院作出行政处罚。
众所周知,医疗机构的计量器具量少、收费低,而医疗设备数量大、收费高。据了解,一台CT机的检定费用为4000至5000元,一个省大型医疗设备一次的检定费用总额约达50万至300多万元。以全国目前6万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十多万台医用放射设备计算,仅设备检测费一项,各医疗机构就要支付上亿元。难怪有专家问:“如果强制检定实行免费,还会有人争吗?”
采访中,许多医院负责人表示,解决“医用三源”检测归属已刻不容缓,因为目前两部门发生的争执甚至冲突,已经转嫁到医疗机构身上,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他们更倾向于继续由卫生部门管理,而不应该纳入强制检定的范围。原因有两个:其一,强检势必增加医疗成本,加重患者的负担。其二,一旦把“医用三源”等医疗设备当成计量器具管理,将加大医疗风险,使医疗纠纷增多。